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K8 - 凯发(国际)官方网站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13594780265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凯发2021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圆满举办

发布日期:2023-12-29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凯发5月28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提供学术支持的2021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联合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的六校师生进行终期汇报,主题为“大西安·新临潼:骊山北麓中心城区有机更新规划”。

  本次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王正老师主持。

  吕斌副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六校联合毕设活动开展的第九年,自成立以来,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取得了很大成就,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的一个品牌和对外展示的窗口。今年以临潼骊山北麓中心城区有机更新规划设计为题凯发,设计范围大,涵盖内容综合,题目具有相当的挑战性,难度前所未有。从中期的评审结果来看,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各院校克服了题目的难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期待各团队今天展现创新性与可实践性的成果。这次请到国内顶级设计院的专家参与到六校联合毕设的点评环节之中,通过这个机会加强院校与规划一线工作者的交流,促进城乡规划学教育的开展,并预祝终评取得圆满成功。

  赵万民副理事长回顾了六校联合毕业设计自2013年开展以来的发展过程,他表示,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促进了中国城乡规划教育水平的提升,是全国规划教育的标杆,对城乡规划学科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示范作用。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代表了我国城乡规划教育的先进水平,师生的专业素养也是领先水平。赵万民教授指出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中各专家与顶尖设计研究院的参与,有助于完善当代学生发展所需的知识构成与认识实践,这也使得六校联合毕设更具学术的权威性与教育的前瞻性。而每年不同城市场景、文化背景的设计选题,让六校联合毕设更具有趣味性与挑战性,有助于提升师生对空间的把控与认识。最后,预祝终期评审取得圆满成功。

  李和平教授首先代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对各位专家、嘉宾、老师、同学来到美丽的山城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今年是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第九个年头,经过多年的实践,六校联合毕设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六校联合毕设设计难度大,强度高,通过半年的时间,6所院校的师生共同参与,全过程交流,各院校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都相互学习,师生受益匪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全程指导与各设计院专家参与下,各院校设计方案与成果更能符合行业需求,更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李和平教授感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对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全程支持与指导,预祝本次终期答辩取得圆满成功并欢迎明年再聚山城。

  在对临潼的资源和问题进行充分认知的基础上,以临潼的城乡关系为抓手,针对其未来语境下的城乡一体化,提出了包含“城乡试验”、“城乡设想”、“城乡未来构筑”和“城乡未来效应”四个实验环节的“以束状超级基础设施为脊骨的超薄环形带状城市”:

  其核心是以建设将地铁、汽车、步行、畜行等交通方式集成立体分层管理的脊骨状环形交通基础设施,沿用高密度集约发展的tod模式,将建筑、设施等沿线个单元,每个单元以地铁站为中心,整合周边资源,迎合发展机遇。并结合临潼的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等进一步形成了8大城市中心,其中4个为同学们所演绎的旅游必经路线)科技创新中心

  组团建筑开发密度较高,主要作为高尖人才汇聚的产业研发高地,同时形成完整的配套办公商业服务。

  组团以畜牧种植业为主。束状交通体在交通功能外复合了天空农场等构成了开放共享的空中步行空间,最大限度地享受诗意田园风光。

  组团建筑以柔和的沙丘形态结合屋顶绿化,使束状交通体容于自然,并与骊山遥相呼应,空中线形公园缓缓绕入骊山。

  组团主要进行老城的有机更新。束装交通体至此分解为平速路、快速路与高线公园三个部分,并与老城相衔接融合。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预想了束状城市带来的制度上的变革,如:户籍制度、空间建设地权流转等并进行了管理层级及权利架构的设计。希望将临潼打造成新型城乡一体化的试验基地,打破常规,探索未来城市。

  专家一致认为重庆大学团队想象力丰富,规划方案独特,概念清晰完整,技术逻辑严密。图面表达清晰有创意,汇报形式新颖有趣味,体现了扎实的功底。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优化:

  1)需要思考超薄环形带状城市各个组团之间以何种方式衔接,在功能上如何协同;

  2)考虑设计与基底的关系,方案应进一步考虑历史资源、资源禀赋,并使其最大价值化;

  清华大学团队基于对临潼的整体认知,追溯历史空间脉络,考察特色空间骨架,总结出临潼七千年山景城此起彼伏,五十里城陵轴贯穿古今的历史空间特色。基于临潼独特的历史特征和资源禀赋,明确新时代临潼的使命与责任,提出两大目标:一方面,面向国家担当的使命,临潼应成为中华万年文明的立体讲述地;另一方面,彰显地方关怀,临潼应建设成为宜业宜居共享的美丽新家园。面向两个目标,提出六个策略:山水格局优化,交通快旅慢游,景区联动提升,服务设施完善,产业惠民富民和社区特色营造。六项策略叠加,形成城陵两轴、两带多片、一环串景的总体城市格局。在此格局基础上,聚焦临潼历史空间结构中的三个核心要素“山”、“景”、“城”,分别深化设计。对“城”,提出重塑新中轴的空间策略;对“景”,提出畅游新园陵的空间策略;对“山”,提出共享新山林的空间策略。

  重塑新中轴:针对“国家担当文明讲述”的目标,强化“山宫城寨站”的中轴文化新格局;针对“地方关怀培脉厚生”的目标,关注中轴线周边的社区特色营造以及中轴线周边的城市绿地共享,最终形成中轴文化新格局,开放宜居新家园。

  畅游新园陵:针对“国家担当文明讲述”的目标,强化遗产的整体展示;针对“地方关怀培脉厚生”的目标,提出双园惠民凯发、迁村富乡的举措,最终形成始皇帝陵新面貌,惠民富乡新图景。

  共享新山林:以共享为核心理念,构建面线点的公共空间格局,最终形成骊山价值新诠释,亲山游山新生活。

  专家一致认为清华大学团队基础分析全面,历史文化脉络把控准确,逻辑缜密,内容完整,空间格局完整,产业要素利用得当,方案可实施性强。图面表现细腻,技法成熟。专家们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新中轴的提法应与历史文化内涵相衔接,对山水林的空间格局中渭河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思考;

  从临潼的机遇、责任和需求入手,认识文化在临潼发展中的支点作用,提出“活态博物馆,唤醒新临潼”的总体概念。“活态博物馆”是对文化要素的活化利用,是文化空间的全域覆盖,也是传承文化、人群共享的公共空间系统。通过文化空间的载体作用,“活态博物馆”上承临潼在大西安格局中的文化定位,通过本体保护、文化衍生、网络渗透,同时融合人居生活,将中华历史文脉传承的责任与改善城市人居的需求相耦合,并通过有机更新优化系统,提升品质,力求达成临潼生态、文化、民生等的可持续发展,使“市民创造城市”成为可能。

  活态博物馆包含生态、历史、人居三重内涵: 生态文化之馆。守山水生态本底,揽生境生态衍生,享自然生态网络;历史文化之馆。循文脉以正历史,活遗产以兴市井,行文路以网古今;人居文化之观馆:承接生态、历史文化空间,置入人居活动,营造人居文化之馆,以文化为支点,创造自身文化。

  在详细设计层面,活态博物馆理念所构建的总体结构,对“城-郊-野”的三类空间的代表性地段提出不同的有机更新策略,并进行细化的规划设计,使活态博物馆概念切实落地。

  诗画古城片区:位于中心城区,规划通过“山宫城水”格局再现、老城系统提升、环境品质改善三步骤,用文化空间引领老城更新,实现沐唐风、融文旅、享市井的远景;

  青山朱苑片区:位于骊山北麓,规划分别通过疏通廊道、打开门户、市民共享、功能植入四步骤,营建山水内涵拓展的生态休闲康养示范区,实现观骊山,览华清,享温泉的愿景;

  怀秦乐乡片区:采取空间融合、复合功能的策略,规划五条文化之路,通过秦始皇陵大遗址区带动当地多元文化发展,实现村民-市民-游客-科研人员的良好互动。秦陵文化与当地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实现寻秦迹,品非遗,归桑梓的美好愿景。

  我们从文化出发,着眼生态文化空间、历史文化空间、人居文化空间,以点带面,全域提升。选择“城”“郊”“野”三类代表性空间类型进行重点设计,将文化传承和人居改善密切结合,以文化唤城市,以文化促乐活,实现“活态博物馆,唤醒新临潼”的美好愿景。

  专家们一致认为东南大学团队方案特色鲜明,分析逻辑缜密,规划思路清晰。以“活态博物馆”为出发点,聚焦生态、历史、人居领域。以点、线、面体系化地探讨了临潼的空间格局、风貌管控。方案策略丰富,尺度把握好,可实施性强。专家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人口、城镇化率等现状基础条件分析,应着眼于更大、更长远的时空角度去评判;

  2)以文化产业为导向的城市更新设计,可以进一步考虑城市更新实施的投入与产出;

  同济大学团队基于对临潼的基地认知与趋势研判,提出“遗+山水 焕彩临潼”的设计理念,使用“要素梳理-体系重构-体验焕活”的设计方法,定制空间策略体系,即“山河之吻创生境,古今相织造文境,城陵相拥兴家园”,制定“一环驱动,双轴引领,三脉相织”的总体城市设计框架,以此为基础制定更新分区、更新单元、更新工具包来引导城市更新与节点设计。

  在总结存量背景下城市更新面临的问题后,选择城市更新与上位规划脱节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大遗址保护与发展为着手点,采取定制化技术路线的策略,设计了一套符合“大遗址+”空间愿景的总体城市设计向城市更新的传导机制,指导各地段有机更新设计。

  九个更新地段设计,每一个地段由现状分析、上位传导、系统规划、设计生成四个部分内容组成,描绘新临潼九景画卷,落实“遗+山水,焕彩临潼”的空间愿景。

  专家一致认为同济大学团队方案切入点独特,“遗+山水”的设计理念极具特色;研究和设计过程体系化,提出的实施路径体现了目标导向与政策导向的融合,同时兼顾了问题导向,体现了同济大学团队出色的规划逻辑思维和对城市更新工具的娴熟运用能力。同时,专家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优化建议:

  1)对于节点的剖析可以进行适当整合精简, 充分凸显节点的特色,避免研究切入点的趋同;

  围绕主题,在“华夏文明源脉、国际文旅典范”的总体定位之下,构建“溯源、理脉、营城、造境”的技术路线。通过历史切片、基地解析,从生态、历史、文旅、交通、人居五大专题,建立纵横交叉的二元矩阵推演框架,从基地整体层面到结构生成,形成集结构、用地、城市设计三位一体的综合导则以指导详细地段的城市设计。

  方案立足“山水亲临的生态之境、承脉赋兴的历史之域、涵文乐康的文旅之城、外联内接的畅达之城、诗意乐活的栖居之所”的五大专题愿景,有序形成承脉控“底”、顺脉构“架”、依脉立“核”、延脉定“轴”、因脉显“阈”5条集成过程将23条规划策略进行叠合,进而生成“蓝绿紫——三道共舞、山宫城——中轴统和、秦唐韵——交相辉映”的新临潼空间格局。

  详细地段空间设计中,以临潼中轴与环秦陵文旅走廊为触媒,并与三大导控体系相结合。重点阐述昭应古城文旅居综合体、姜寨遗址公园生态博物馆、火车站TOD综合体与秦陵东文商旅乡综合体方案的生成过程与空间设计,逐级传导总体层面的空间结构、用地更新导则与城市设计导则,形成以“一轴、一廊”为引擎,内向外延伸的有机更新规划设计。

  专家一致认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的汇报充分表现了临潼在地性的文化氛围,将西安传统文脉充分表现;在规划定位上思路清晰,契合当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思路,研究方法体系化,设计深入,造景能力突出。同时,专家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优化建议:

  1)在场景氛围的营造上,建议从依据个人认知转化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建立培育思维;

  天津大学团队基于对资源禀赋、时代机遇、华夏龙脉的背景分析凯发,确定以文化为切入点,确立了“骊北渭南,文兴临潼”的主题。缘起骊山情,剖析骊山文化,她是崇尚自然山水,讲述华夏源脉故事,孕育陕地民风的文化场域。

  承故起新篇中,剖析现有临潼文化与空间、生境、人产的割裂问题,焕活骊山文化势在必行,最终成为中国故事讲述者。

  文芯转乾坤,整体采用“文+X”的策略体系——以“文之骨”为引领,三大策略“生境重塑”、“空间理序”、“人产共荣”一同焕活骊山文化。

  合绘临潼卷中,新规划的临潼八大观与原有的田、野、山、宫、陵功能互补,形成虚实结合的空间序列,共同梳理出中国故事的主线脉络。合绘临潼八大观,水麓城寨院馆苑,各美其美有专攻,指点骊渭大河山。此部分从自然山水、陕地民风和华夏源脉三篇章展开。

  专家一致认为天津大学团队的汇报展现出天津大学基础知识和手头功夫非常扎实的特点,团队对存量更新是讲述和对产品的策划与设计令人印象深刻,她们将城市功能与人的感受、与经济效益结合是城市设计积极探索。同时,专家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优化建议:

  汇报结束后,重庆大学魏皓严、清华大学孙诗萌、东南大学陈晓东、同济大学高晓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陈超、天津大学侯鑫等老师代表发言,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组织、对召集学校与承办学校的付出、参与同学的贡献表示感谢,同时对未来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与内容提出了建议,如进一步加强同学交流、增强趣味性等。

  最后,曲长虹副秘书长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感谢专家们的精彩点评,感谢各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辛勤努力,感谢主办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重庆大学,祝福同学们前程似锦,祝老师们工作顺利!也期待明年的六校联合毕业设计更加精彩!

  到此,终期成果汇报顺利结束,2022年城乡规划学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将在重庆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