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K8 - 凯发(国际)官方网站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13594780265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凯发建筑科技圆桌对话:建筑科技助力产业升级转型|WISE2021中国产业投资峰

发布日期:2023-11-11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凯发一直以来,建筑行业都牵挂着民生。伴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变革——地产科技成为了时下最为热议的话题。但地产科技仅仅是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吗?这样简单的定义根本不足以形容这一次关乎建筑行业的大变革,这场技术的革新应该是从人类最基础的需求出发,带动所有细分行业走向高效、精细化、智能化,甚至走向一个人与城市互通共生的未来,那么,地产科技的下一个形态又将会演进为什么模样?

  基于此,一场以“建筑科技助力产业升级转型”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在36氪“WISE 2021中国产业投资峰会”展开。参与本场论坛的嘉宾有每平每屋家居平台业务和产品负责人凯图、卓筑汇创始人王巍、大界机器人创始人孟浩、造易软件董事长巫峰,本场论坛由果芯数创创始人孔令智主持。

  孔令智:欢迎各位嘉宾。相聚保利资本和36氪共同发起的“建筑科技圆桌论坛”,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并且很迫切讨论的线分钟的时间一起深度探讨这个话题,本次探讨的出发点并不在房产,房产只是整个建筑市场中一部分,我们是从建筑地产科技角度,譬如我们在台上的嘉宾所在的领域都已经扩展到建筑设计软件、家具家装等泛地产领域。

  第一个现象,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整个产业链中的各个建筑相关参与方,已经在数字化转型中,在采购或者自研各种数字化产品,他们更加关注数据价值以及可获得性,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整个建筑产业链,在数据流动过程当中出现严重的数据割裂现象。

  第二个现象,在地产后时代,建造完成之后,进入到地产的运营和交易等环节,它的数字化程度要远超建造过程,比如说像交易买卖、家具家装,还有一些社区的运营维护、城市的更新以及城市安全安防等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里,市场所提倡的装配式建筑凯发、装配式装修、新材料等等,这些地产科技将会给我们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今天对这两个现象做一个总结,一是数据价值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数据割裂的问题。二是地产后市场的地产科技。我们今天的嘉宾其实也是从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多个维度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首先请各位嘉宾做一下自我介绍和企业的核心业务。

  凯图:大家好!我花名叫凯图,来自每平每屋家居平台业务,每平每屋是阿里旗下的家居家装平台。虽说在座都是讲建筑的,其实我是做家居的。我主要做的三件事,一是基于家居行业的全链路数字化,这是做整个数字化平台建设服务,二是基于家居行业的设计师的生态建设,三是做新零售和新制造,这是我的主要工作。

  王巍:大家好,我叫王巍,是卓筑汇的创始人。我们公司致力于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一款建筑设计的辅助工具,区别于原始的设计工具,我们提供的是将现在设计师在工作中重复的机械性劳动,通过强逻辑和算法的方式来进行自动化的替代。

  孟浩:大家好,我是大界机器人的CEO孟浩。我们致力于将工业领域的硬件、软件技术通过我们的自主开发用在建筑这个大规模定制化的行业。其实建筑行业跟工业领域传统的批量化的建造非常不一样,是一种C2M,上端非常的定制化,下端则需要非常柔性生产的技术,包括软件对接上端设计师的数据、工艺材料的变化。同时我们致力于开发一款通用先进的工业型软件,让工厂的设备还有系统能够更快去响应设计柔性的数据,让机器人可以更加柔性地生产不同材料的建筑的预制构件。

  巫峰:大家好,我来自造易软件。造易软件一听就让人明白,让制造变得容易。我们切入的市场最初是做定制家居,从设计到制造交付整个链条。造易在这个行业也做了十来年,主要服务于国内的头部的定制家居制造企业。这个行业我相信在座各位嘉宾日常生活买家具应该都有所涉及。因为现在家装和买家具都讲的全屋定制,所有的客户都希望在买到之前,能够看到未来的家是什么样。但这个实际上这才刚刚开始,数字化不仅要解决所见,还要解决所得。以往大家在设计家的时候,是用3DMAX的软件,只能看到,现在讲究不仅看到,还能精确地报价,最后交付,这个过程非常复杂,造易的软件便是提供从设计到制造交付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方案。

  孔令智:果芯数创目前核心业务是钢结构深化设计软件-“果芯引擎”,其核心价值就是提高效率。产品目标用户是钢结构深化设计工程师,他们现在每周工作量为60-70小时,重复性脑力劳动,压力巨大,而且行业出现“内卷”、“被迫二次就业”等问题。我们的产品能够提高他们的≥50%工作效率,让他们从加班、熬夜中解放出来。

  巫峰:对我来说凯发,建筑这个词比较宏大,从个人的专业角度,建筑行业GDP计算当中非常大的一个概念。从建筑核心竞争力来讲,无非有两类,一是新材料,二是新技术。造易主要做的是新技术这一块。新技术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比较硬核单一的突破性的技术,二是综合性、能够解决全产业数字化的技术。造易方向主要是在第二块,我们主要让家居未来实现“不光能够所见还能所得”。在这一逻辑中,首先第一条件是”能够生产“,家居能够生产才能按照这个能生产的家居来做设计。而怎么能做到家居生产的数字化,则是更大的课题。

  孟浩:建筑未来核心的发展趋势还是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像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都会通过软件的革命,硬件的智能化来实现。所以包括在座的几位嘉宾很多都是在做国产软件的替代,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因为现在国内在设计、生产型的软件上我们跟国外差的很远,在前几十年中,大家使用很多国外的技术或者依赖于国外的软件。我们在看一些国内的比较好的做软件和图形学的公司,大多数人都去做游戏了,我们觉得这是挺可惜的事情凯发。看海外,像法国达索航空孵化出CATIA的工艺软件,这些软件未来都会变成行业的底层技术,对中国来说是带来了卡脖子的威胁。

  建筑行业里面这么多生产的场景和碎片化的的生产的情况,其实是需要好的设计软件和生产软件,拉通数据、拉通管理、拉通工厂、拉通工人等各个节点。在地产或者建筑的数字化转变的行业里面,其实需要有更多的人来投身于这种工业软件或者技术。可能软件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长期的事情,但我觉得需要我们利用好地产的转型,包括人口红利流失的这一波机会,能够真正的去培养一些新型软件技术。大界做的软件,早期在十年前,我们也是在CATIA软件上做二次开发。但是随着技术的提高,随着机器人智能化的提升。国外我们用的CAD软件的平台,包括CAM的软件也不够先进,它在工业领域的能力也很难解决建筑,包括家居的定制化的问题,这个情况下需要软件上云,做数字孪生,能够打通更多的工厂,甚至可以做数字工厂,能够有更多人工智能的算法在里面。国外的大厂都在同样的转变中,大家有同样的资源,同样的场景,我们希望抓住中国的地产和建筑升级的趋势,跟我们下游的工厂,包括跟我们中国非常大的工程量去深度的合作,磨炼出一款好的工业软件,甚至未来这些工业软件可出海,让国外的人用我们的软件,用我们的技术。

  王巍:我是做建筑设计软件的,这个题目对我来讲是非常宏大的题目。我们回答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主要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原来做设计师的时候,上接保利这样的地产商,下接施工单位。前面孟总提到过,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这些东西是长时间以来的主题,这些主题都一直存在。我们关注到的点是实现这些目标,先要有这些数据,而不是现在的大家“各说各话”的状态。但是,当这些分散的数据从设计,到施工,到运维一直传递下去,数据才能够体现出在这个行业当中丰富的价值。现在数据仅仅是有,但没有同意标准,也没有真正往下面传递,比如说现在很多从软件的角度有各种各样的格式,从设计到下方的传递,基本上是断点的状态。

  第二个层级,可能有两个点,一是连,二是用。在这个状态上,我们刚刚强调了数据一开始是有的一个状态,数据是标准化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数据往下方的传递以及如何使用,将成为在现阶段中的突破点。相信很多的创业者现在都在考虑“用”的问题,到底数据怎么用,我们觉得,数据怎么用这件事解决的是:从90年到现在,我们在CAD这个年代大家在这30年间面对的固有需求,而不是因为某些新的科技的提升而带来的一些新的需求。用,如何用,各个企业有各个企业不同的用法,设计企业提高设计质量,施工企业提高施工效率等等。我们由于一开始从“有”这个点来讲,也没有达成一个标准或者共识。大家也没有办法传递下来,真正去用,连也是在刚刚我们说的话题里面。

  到最后我们说的协同,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建筑的数据从上到下,如果从前端到后端讲,设计、施工、运维是纵向的范围,横向的范围,各相关专业(建筑、结构、水、暖、电)又是横向的范围。在横向和纵向范围,现在其实没有办法基于现有的工具进行完整的协同,而且它的需求是强耦合性的需求,在强耦合性需求下大家没有办法做到这种协同,这是我们觉得出现的问题。

  反过来讲,发现了问题,就是可以描述出来未来的一个愿景,就是实现数据的有、连、用、协同这些广泛的应用。

  凯图: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大的,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我们是做产业互联网的,这一块关注更多的是产业互联网层面的东西。

  首先我们在定义核心竞争力。为什么定义?因为产业变了,以前产业高速增长,现在速度没有那么快了,所以企业在做转变。二是消费者变了,消费者以前都会去线下,会去商场,会去展会,现在更多的方式是以线上的方式或者内容的方式,自媒体的方式或者其他的新型方式,总归方式变了。三是整个消费习惯变了,需求更细分,这个时候我们才会重新定义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这个时候我觉得可能从产业互联网的角度来看,更注重三层,一是王总、孟总提到的信息化,实际上大多数企业都在这个层面,包括很多的客户,就是通过信息化以后,一个直观的好处,它可以提高你的效率,降本。信息化以后,消费者那边会有更多信息的传达,体验稍稍好了一些,这是第一个阶段。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客户,包括我们在这个阶段。第二个是协同化、信息化以后,大家产生一个协同,家居、建筑行业,大部分服务的行业不是一个组织、一个人在服务,可能是十几个组织,上百号在做一个服务。这个时候这种协同更多的就是这个流程再造怎么做,价值链怎么重新定义?

  这是基于信息化基础上,最后才做智能化的东西。做智能化无非就是提高更高效响应的策略。提高更高效的定制化的服务,一对一的服务,这在以前不可想象。这个做到以后,才是未来在数字化时代竞争的一种必备的武器,这是我理解中的核心能力,也是基于这种理解,这两年在这方面也投了一些企业,就是想做一个平台,提供信息化、协同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来帮助我们的客户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提高一些个人的实力,我们也做一些贡献。

  孔令智:核心竞争力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新材料的升级,构成建筑物的新兴的材料,降本、低碳、环保、节能。二是工艺工法的升级,传统建造方式是现场钢筋绑扎、现浇混凝土,粗放式建造,现在国家推装配式建筑,像乐高搭积木一样,工厂制造现场安装,高效、低碳、环保。三是数字化升级,分为两部分,一是数据的产生,是从的岗位级的工具生产出来的,以提效为价值,果芯数创就在做这个业务。二是在数据流动,通过流动解决项目级、企业级的协作决策,以提效、降本和快速响应为价值,需要注意的是:行业现状大多需要在两个不同的平台上进行数据传递,产生数据割裂,有数据损失,会带来客户价值的损失。总结:新材料、新工艺工法、数字化升级(岗位级工具、项目级和企业级平台)。

  孔令智:果芯数创的业务是工业软件,我们遇到最大的障碍就是平台问题,中国缺少开放性的图形平台和算法平台。做这类平台,投入和风险都很大,国外图形平台需要沉淀十几年,才能被应用。很大的创新的机会就是在图形平台。

  凯图:我觉得机会和挑战并存。现在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消费者变了,市场变了,大家的需求更细分了,没有一招鲜打遍天下的机会了,这个时候反而是企业的机会。几位朋友也提到,我们提供更好的设计,针对性的服务,这些既是现在的问题,也是未来的机会。

  第二,随着现在原材料的成本上升,尤其是用工成本上升,一些新的颠覆性的技术出现,比如说刚刚文轩提到的装配式装修。通过这种方式,以前的服务模式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升级,这可能也是机会。

  第三,整个新一代的互联网的消费人群上来以后,以前没有过的服务的方式、服务的模式,包括怎么运营这一部分消费者、这一部分商家对我们来说也是比较大的机会。

  王巍:我们做的自动化设计软件,这里面的价值链条最重要的是本着从我们用户的角度,为他们提供技术,这样一个观点出发。现在从我们客户的实际反馈来讲,大家需要的还是能够自动化解决一些繁杂问题、重复问题的技术。就像刚刚孔总提到的,我们想达到这样的状态,我们必须有一个重投入的底层平台。重投入的底层平台,在我们自己做了这么长时间之后,形成了非常大的成本投入。这个底层平台在短期内无法真正形成收入,但是大家仍然会为了平台上层的内容买单,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孟浩: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目前的挑战是随着建筑行业的转型,建筑行业中的工作方式也在转变,包括设计人员的职能的变,包括工人从农民工转为蓝领的工人,以及在建筑和工业化、自动化结合的时候诞生新的职位,要求的是有更多的跨平台、跨专业的人才能够进入到建筑这个行业去革新这样一个传统的产业,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挑战还是在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蓝领,建筑工人会成为蓝领,这需要一流的学校,高校、职校有这样一个机制。未来建筑的设计和生产的方式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要从教育时期开始培养专业性的人才。现在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是感觉到有一些技术会对国外的技术有依赖,或者有差距,二是在人才上,我们看到国外有跨学科的培养,包括跨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而国内交叉课程培养新型技术人员的土壤目前来说也是比较单薄的。但是从去年开始,包括同济等一流学校渗透到下面的高职、中专成立基于建筑、机械联合的智能建造的学科,其实就是为了面向建筑行业培养下一代的技术人才,这个其实是需要持续的投入和鼓励的,包括我们大界机器人跟浙大、华南理工、深圳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实验室,把我们的技术能力、软件能力提前教给学生,让他们可以跨界学习到建筑学科以外的知识,应对未来建筑产业的革命。

  巫峰:关于驱动力,我个人认为驱动力分为两层,一是在C端,在消费者,我见证了国内定制家居从无到有,从一个小小的橱柜到衣柜、全屋定制、无定制不装修的过程,造易软件也有幸参与其中。这个过程见证中国消费者巨大的变化,最开始十多二十年前,消费者装修一个家,能把房子弄得干干净净,能够买一些漂亮的家具就好了。发展到现在,消费者年龄结构在发生变化,需求发生变化,大家持有的财富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促成整个产业集中设计和集中制造交付。由设计,由定制转为规模化的生产,规模化的交付,整个装修产业正朝着这个方向发生大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定制和工业化规模化生产交付某种程度是一个矛盾体。所以如何在过程当中解决信息的对称,如何把定制化、客制化的商品能够无误生产出来,然后再发往全国各地的工地,无误地安装,最后把款项缴付是一大挑战,这个过程非常难。我是该行业逐步转变过程的见证者。这个过程中核心驱动力还是消费者驱动,消费者驱动这一切。围绕这一切要做到由消费者的定制到工业化的集中交付这个过程,实际上数字化和技术不可或缺。整个过程当中造易正和阿里旗下每平每屋提出打造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这个也非常重要。刚刚有嘉宾提到,光一个点的数字化不能打通信息的壁垒,只有全产业链无缝数字化,每个点之间能够无误地对接,信息能够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自由通畅地流动,所谓“建筑智能化、家居生产智能化、装配式装修”最后才可以实现。

  首先是消费者推动,二才是技术推动。大家都在致力于做技术推动,有一些重投入的东西,比如大家说的算法,像我们公司成立自己的算法学院,投入很多,在这一块上我们行业之间应该加深相互的交流,和信息互通。

  这么多年来,我看到了我们这个产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有很多国内的软件企业在逐步的超越国外。我们当然还有很多方面比不过国外,但是实际上在我看来最近这十年在欧洲,包括北美,发展有很多技术慢慢已经从无到有,从有到做精,甚至超过国外的技术。

  王巍:从设计这个阶段来讲,我们一直做的就是C2M。我们探讨建筑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本身对于每一个项目来讲,就是一事一议,这件事本身就是C2M的事,只是我们不断加强C2M的效率而已。

  孟浩:我理解孔总的意思是C到M的自动化、智能化。我同意这个目标要分批实现,我相信在家装行业已经在实现了,包括阿里、造易他们做的事情已经在驱动这个现象实现。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可能换一面背景墙或者定一个橱柜,可以登录阿里的平台做这样的事情,可能有很多的个性化的选择。

  建筑领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走,因为建筑分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艺。但是在一些构件层面,需要在设计端做标准化。比如说钢结构这边,我知道水泥的企业在做标准化,前端可以变化,且是在一个“可生产”的逻辑下去做变化。这个“可生产”是机器可生产,而不是工人可生产。设计上的优化,都需要考虑到生产。生产端需要有相应的设备和能力配套上端的设计。说白了,如果都交给工人,他做一百个不一样的东西和一百个一样的东西,做一百个不一样的东西效率更低。机器能够实现高效、自动化24小时生产,这个需要设计的软件和生产的软件,设计行业和制造行业要做联动的,就是设计要基于生产的逻辑做优化,做设计的优化和标准化,这个标准化不是千篇一律,但是是一个可变化的范围,比如说我的房型可大可小,但是我都有一些模组在里面。生产端能够基于设计的这样一些标准化去提高自己的柔性,因为这个标准化不是流水线的单一化。所以我觉得这个需要产业的联动,我觉得未来能够在某一些装配式建筑产品上,比如说钢结构,是可以做到这种大型C2M,但是C to的是大的建筑公司,不是说像阿里to的是个人。

  巫峰:我的理解,家装这个产业就天生是一个C2M的模式,因为家装是非常个性化的大件消费品。在这一块上,至少造易服务的头部企业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有十年左右。在大的部件,全屋定制这一块,C2M这一块实现十年左右了。我们一直跟阿里合作,相信下一步的C2M的形态还会迭代升级,可能会放到互联网以及在更多的领域发生。

  从造易做这么多年的经验来讲,C2M自身应该存在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是说任何用户的天马行空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工业化的方式来实现。个性化的想法首先有一个前提是要能制造,能被制造出来,而不是你随便想一个东西都可以给你做出来,这是不可能的。

  前提就是怎么样先数字化能制造的这一部分东西,形成这个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造易十几年一直在潜心做的。把能制造的东西先数字化,然后剩下所有设计的动作、制造的动作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展开,全链条的数字化才能变得可行。

  孔令智:家装市场未来一定可以做到C2M的模式。但建筑市场需要再细分,首先,建筑消费端的需求是追求个性化的。其次,建筑物坐落在每一块土地上的地形水文地质都是不一样的,建筑本身带有个性化的问题,两端都是个性化的。

  第四个问题,结合我们的业务,怎么应对这种个性化问题,对算力的需求体量有多大?

  凯图:主要是两部分,一是表现层,表现给消费者或者给客户体现更多的表现手段,渲染上算力要求确实比较大,包括动态渲染、静态渲染,渲染成视频,渲染成图等等。从全链路来看,因为把整个数据打通,构建协同的环境,整个数据量也大,对云上、端上算力的需求蛮大的。

  孟浩:我们挺需要算力的,因为我们的软件驱动机器人,驱动工厂设备进行智能化的生产。比如说像孔总有一千个不同的钢结构的构件,机器人工程师要每个构件打开,看能不能加工,能不能生产,生成加工的工艺,花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算下来就是五百小时。我们在软件里面搭一个虚拟工厂,这个虚拟工厂里面构件围绕中国的专家库去动态地变化,让机器自主找路径,自动生成加工,自己学习,提高加工的效率,这是持续的训练,要跑在我们平台上的模型。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大的算力,同时这是可以持续去优化的。机器人的大脑像人工智能一样找到最优解,找到最好的工艺,这是由未来的算力支撑,包括软件跑到工厂里面,控制不是一台机器人,是几十台机器人,几十台数控数据,海量的数据怎么找到里面的问题或者工艺,工艺的去优化,去优化材料,都是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的。

  巫峰:从我的角度,随着数字化进程,建筑产业一定会推动对算力进一步的需求。算力分为两方面,一是大平台基于SaaS化基于云端的算力。造易做的很多都是头部企业,企业本身会提供很多算力。二是刚刚凯图提到的基于渲染需要大量的算力。举个例子,像我们在给大的上市公司做家居的加工,其中有一种算法就是板材怎么裁切,提高出材率。一块板大家可能不觉得明显,但是做的是非标的材切,当数量达到上万,上十万板,如何在标准的板上裁切?如何保证最后切出来能够提高哪怕一个点的出材率,这是对企业是非常大的挑战,如果实现经济效益也将相当可观。我认为产业数字化会推动下一步对各个方面算力的需求。

  孔令智:算力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一种解决方案,算力需求取决于业务场景和客户价值。拿果芯数创举例,规则算法库的数据是存储在云端,本地PC端不断向云端调取规则算法库,对云基础、云计算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随着数字化、工业化推动,建筑市场一定是需要非常强大的算力能力来支撑解决方案,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财联社11月10日电,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看不到俄罗斯在可预见的未来停止对乌克兰的攻击并撤军的迹象。

  黑客入侵ChatGPT,OpenAI微软全被搞崩!「苏丹匿名者」:是的

  让AI模型成为GTA五星玩家,基于视觉的可编程智能体Octopus来了

  苹果 Vision Pro 头显现国产山寨版:内置安卓8.1,售价原版1/10

  尴尬了:RX 7800 XT Linux下跑游戏远不如RX 6800 XT